预计全年经济增长8.5%左右——即便是在外部环境复杂严峻、疫情防控从严从紧、减量发展深入推进的背景下,北京2021年依然收获一份漂亮“成绩单”。

昨天,受北京市政府委托,市发改委将关于北京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(草案)的报告(简称“计划报告”)提请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审查,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。

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,2021年,北京在紧要处落好“五子”,重大活动顺利举办、重点项目加速落地、重要实事落实落细,经济持续恢复、社会和谐稳定,经济总量首次突破4万亿大关,实现了“十四五”良好开局。

2022年经济增长目标设定在5%以上

全球经济复苏面临疫情等多方因素掣肘。下行压力增大,考验着北京经济的“硬实力”。经过多年的培土育心,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医药健康已成为北京高精尖产业发展的“双引擎”。

2021年1月到11月,科兴中维、国药北生研两家新冠疫苗生产企业累计贡献产值超2300亿元,为全球抗疫作出北京贡献;集成电路全产业链布局提速,产量增长25.8%,带动电子行业增长19.9%。

新的科技创新也已布局:长寿命超导量子比特芯片等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原创成果形成,国内首个自主可控区块链软硬件技术体系“长安链”、全球最大智能模型“悟道2.0”等重大底层技术创新成果发布,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了有力支撑。

一个个突破,一次次创新,一项项增长,最终助推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,经济总量首次突破4万亿元大关。计划报告显示,预计2021年,北京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.5%左右、两年平均增长5%左右,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全员劳动生产率继续保持全国领先。

按照计划报告,2022年北京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%以上。为什么这么安排?相关负责人解释,2021年本市经济增长好于预期,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增速都高于全国,但也形成了高基数,把经济增长目标设置为5%以上兼顾了需要与可能,与潜在增长率相衔接,也为疫情防控、结构调整和应对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性留出余地,有利于引导预期、提振信心,引导各方面把精力集中到提高发展质量效益上来。其次,2022年首都发展面临诸多有利条件,冬奥会、北京证券交易所、环球主题公园等重大活动、重大项目对经济发展的助推效应将充分释放,实现5%以上的增长是有基础、有条件的。这也与“十四五”规划年均增长5%左右的目标有机衔接,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,为今后几年深化改革、调结构、防风险留出更大空间。

布局建设千亿规模世界级商圈

一个多月前,北京的“年轻地标”三里屯再次扩展版图。沉寂多年的雅秀大厦以太古里西区的新身份一亮相,就收获了一批首店入驻。

过去一年,北京全面完成22个传统商圈和20家传统商场升级改造。换算到数字上,前11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.4%,直播带货、反向定制等消费新业态加速发展,网上零售额增长20.5%。

与此同时,北京围绕促投资抓新开、抓续建、抓增量、抓储备,1-11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.5%、两年平均增长4.3%,按季度压茬推动160个重大项目开工建设,180项市重点工程续建项目实现投资1319.5亿元、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。

2022年,北京将在扩内需、优供给上加力提效,增强供需结构适配性和灵活性,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,促进消费持续恢复。

按照计划,今年北京将制定千亿规模世界级商圈“一圈一策”实施方案,加快推动时尚品牌企业在京落地;试点建设一批智慧商店、智慧街区,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;上线“一键游北京”智慧文旅服务平台,推出一批跨区精品旅游路线;加快建设“双枢纽”国际消费桥头堡,推进大兴机场临空经济区国际消费枢纽、国际会展中心规划设计。

同时,2022年北京的“3个100”市重点工程也将出炉,会适度超前安排一批基础设施项目,大力推进老旧小区更新改造,完成工人体育场改造复建;保护传承利用好北大红楼、香山革命纪念地等红色资源,实施琉璃河、路县故城考古遗址公园等项目,积极创建大运河国家5A级景区;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,打造更具吸引力的一刻钟公共文化服务圈,培育一批辨识度高、穿透力强的独创文化IP。

今年轨道交通运营里程新增约25.6公里

城镇新增就业26万人,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%左右,实现义务教育阶段课后服务全覆盖,精准扩增普惠性学前教育学位1.3万个、中小学学位2.8万个,“一村一室”建设短板全面补齐,物业服务覆盖率超95%……从就业到收入,从教育到医疗,2021年,越来越多老百姓感受到了变化。

“今年北京将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上全力以赴,不断提升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,下更大力气找差距、补短板、强弱项,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操心事、烦心事、揪心事,兜住兜牢民生底线,努力实现发展成果全民共享。”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。

钱袋子更鼓。北京将制定促进共同富裕实施方案,持续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、培训70万人次,城镇新增就业26万人;多渠道促进农村居民增收,实现5万名就业农村劳动力纳入城镇职工保险体系,消除100个集体经济薄弱村;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,稳步提高各项社保待遇标准。

上班路更通畅。今年将继续深化交通综合治理,新增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约25.6公里,加快东北环线等市郊铁路建设;完成南中轴路改造,推进城市慢行系统与滨水道路、园林绿道互连互通,形成全市停车资源“一张图”。

家门口更方便。公共服务体系方面,将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,新增中小学学位2万个,巩固深化“双减”工作;完善分级诊疗制度,畅通基层预约转诊渠道,持续推进“互联网+医疗”;鼓励市场化专业机构参与提供助餐等养老服务,创建示范性托育机构50家。

住得更舒适。筹集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15万套,竣工各类保障房8万套,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,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;持续抓好两个“关键小事”,推动垃圾回收市场化体系全覆盖,持续治理物业管理突出问题。

城市生活更安全。北京将进一步提高粮食、蔬菜、猪肉自给率,做好水电气热安全运行和能源保障;健全韧性城市工作机制和评价制度,完善大型公共设施平灾转换、平疫转换能力;持续做好房地产、“双减”、债券违约等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化解。

主动配合支持部分央属资源向雄安新区等疏解转移

对于备受关注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方面,北京将主动配合支持部分央属资源向雄安新区等疏解转移。

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,2022年,北京将全面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,紧紧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“牛鼻子”,不断拓展重点领域合作深度广度,推动市域外协同共赢发展、市域内协调均衡发展。

在疏解整治促提升方面,将主动配合支持部分央属资源向雄安新区等疏解转移,实施2022年版新增产业禁止和限制目录,推进大红门等地区转型,推动首都医科大学、首都体育学院新校区规划建设;严控新生违法建设,持续开展各类围挡、临时建筑、桥下空间精细治理。

目光再投向城市副中心。北京将加快行政办公区二期、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等项目建设,剧院、图书馆、博物馆基本完工;加紧建设运河商务区和张家湾、台湖、宋庄3个特色小镇;建成杨洼船闸,实现大运河京冀段旅游通航;积极创建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,推进厂通路等跨界道路桥梁、潮白河国家森林公园规划建设。

在构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方面,一批项目有了建成投用的时间表:实现支持雄安新区交钥匙中小学项目竣工交付,京唐(滨)城际铁路建成通车;同时,实施京冀密云水库水源保护共同行动,统筹实施北运河-潮白河流域生态绿带建设。 【编辑:田博群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