避免虚假宣传、质量不达标 “电商特供”价廉也要物美
近日,多地集中开展2022年春节期间打假专项行动,对较为畅销的电商特供等产品加强监督抽检,网友纷纷点赞。
价格优惠,销量增长
据悉,电商特供产品,是指为电子商务量身打造、在线上网店销售的商品,近年随着主播带货繁荣发展,也开始向直播间延伸。
在重庆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投诉部主任喻军看来,网购压缩了商品供应链,使产品从工厂到消费者手中不再经过各级代理商和零售商等环节,大幅度降低成本及售价,久而久之使消费者产生货比三家、“淘便宜”的消费心理,主打“价格优惠”的电商特供商品应运而生,并实现销量增长。
此外,随着线上线下融为一体的新零售模式普及,电商平台或网店会与厂家合作,订制一些特定型号的商品,只供网购用户,保证线上购物的渠道畅通。
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认为,对于同时开展线上和线下销售业务的品牌,电商特供产品一方面有助于保持价格体系稳定、维护线上线下渠道的生态平衡,另一方面满足互联网时代消费人群的多元和个性化需求,是一举多得的好事。
某视频平台上有博主做过这样一个试验:从实体店和线上官方旗舰店分别购买2套燃气热水器,其中网购产品已标明为电商特供。两者价格差2500元左右,但在外观、配件及内部较为重要的点火器等部件上,除生产批次不同外,没有明显重量、材质差异,生产参数也都一致。从这个角度讲,购买电商特供产品似乎是价廉物美的最优选。
谨防低品质电商特供产品
然而,在投诉平台搜索“电商特供”“电商专供”,便会发现质量问题层出不穷:从直播间买入的皮鞋易开胶、鞋底易开裂;在线上自营店订购的婴儿纸尿裤透气性差,导致孩子起皮疹;官方网店的衬衫材质薄、不耐穿……一些电商特供产品失去原有优势,与质量低劣画上等号,成了高品质商品的“缩水版”。为何会出现此类现象?
曹磊告诉本报记者,电商特供在服装、电器、鞋帽、箱包等品类中较多,主要存在同款不同质、同牌不同质和盗用品牌3种情形。“同款不同质是指产品外观编码与实体店商品完全相同,即线上线下所售为同一型号,质量却明显不同,该行为属于故意违反经营者信息披露义务,侵犯消费者知情权。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,经营者应当按照消费者要求支付一定数额的惩罚性赔偿金,并退货返款。”曹磊说,“如果电商特供产品与线下商品同牌不同质,但在宣传上谎称与其一致,将构成消费欺诈,应承担惩罚性赔偿的责任。就盗用品牌的电商专供商品来说,若无品牌授权,则违反了产品质量法、商标法等。”
可见,部分电商专供产品遭人诟病,主要集中在质量不达标和虚假宣传两方面,还可能涉及法律问题,对品牌自身口碑造成负面影响。值得注意的是,很多商品并不会特别注明是电商特供产品,消费者使用感差,只会误认为是发货偏差,因此低质量的电商特供产品具有较强“隐蔽性”。
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
如何避免购买劣质电商特供产品?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认为,消费者应仔细了解商品型号及售后服务等相关信息,一旦权益受到损害,可持证据及时与商家协商。如果协商不成功,可以向当地消费者协会或市场监管部门投诉,必要时还可申请仲裁或提起诉讼,依法维护合法权益。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》第17条指出,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全面、真实、准确、及时地披露商品或者服务信息,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。专家认为,与线下产品同牌不同质的电商专供商品,首先要符合产品质量要求,其次在宣传时应如实告知两类产品间原料、配置、服务等方面的差异。
随着对电商行业的“强监管”,电商特供品低质劣质现象正得到有效改善。各地市场监管局等相关部门对产品质量进行治理、抽检,督促电商平台积极自查,推动行业日趋规范。据了解,日前,全国多地集中开展2022年春节期间打假专项行动,对电商特供等畅销品加强监督抽检,依法严厉打击电商平台虚假宣传等行为。
银杏财经研究员陈酿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,从长远考虑,电商平台和品牌需要化“电商特供”为“消费者特供”,也就是说,用户提出需求、品牌商“按需生产”,将需求规模前置,塑造新的品牌形象。她以某网购平台一款电商专供绞肉机为例,该公司采纳用户大数据和研发建议,舍弃原本绞肉机的诸多附加功能,集中满足安全和便捷两项功能,最终降低价格,广受用户好评。陈酿认为,品牌靠产品质量说话,商品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,“这才是用户需要的电商特供”。 【编辑:蒋妍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