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连板后 汉王科技收监管函!已有投资人给ChatGPT泼冷水
自从ChatGPT火了之后,资本市场对AIGC板块的挖掘不断深入。
盘面上,汉王科技2月7日继续涨停,出现7连板;百度也因开发 类ChatGPT应用 ,盘中一度暴涨16%。或许是因为太过火爆,汉王科技当日晚间收到关注函,要求说明NLP业务的具体产品及财务数据。
而就在当天下午,三六零公司才 跟风 表示,计划尽快推出类ChatGPT技术的demo版产品 不难看出,对于这一风口,企业们是都想抢占。
投资圈,嗅觉灵敏的资本也没闲着。北京一位FA机构人士透露,一开年就有机构跑过来问,国内是否有项目可以作为ChatGPT平替版?
但面对火热的题材,该FA人士却指出,与人工智能一样,市场对ChatGPT又陷入了认识的误区。
对ChatGPT陷入了认识的误区?
二级市场上,机构们最喜欢看热点,出研报。这一点,投资界也不例外。
春节过后,在ChatGPT大热之下,多家机构发表文章,对ChatGPT进行阐述,以表达关注度。
国内一位头部机构相关人士与《科创板日报》记者交流时表示,内部现处于观察和看项目的关键阶段。
这一阶段,我们一般不对行业做过多趋势性的评论。 该人士同时透露,投资人正在研究和投资类ChatGPT的产业和项目。
另一位关注文化领域投资的上海投资人也表示,正在关注ChatGPT的类项目。 因为ChatGPT已经渗透到文化领域了。
众所周知,ChatGPT出圈的原因在于,作为聊天机器人可以直接生成面向问题的高完成度回答,此外在撰写邮件、视频脚本、文案、翻译、代码等方面也能完成相关任务。
换句话说,ChatGPT可以代替普通人的工作,而普通人也可以产出更多生成式AI内容。
最重要的是,自ChatGPT出世以后,5天之内注册用户数就突破100万。对标TikTok,达到1亿用户用了9个月;Instagram花了2年半时间 ChatGPT堪称是一款爆款级的应用产品。
不过,上述FA机构人士却指出,对ChatGPT的理解误区,恰在于此。 与人工智能一样,市场对ChatGPT的预期普遍过高。
不管是之前的人脸识别,还是语音识别技术,最初的预期和最后的现实均存在巨大落差。
ChatGPT亦是如此。一旦项目跟to C沾上边后,想象空间就会被倍数级的放大。
以人脸识别为例,一开始认为市场都要刷脸,用户群体很大,是非常理想的to C模式,但最终人脸识别只被嵌入到了各种应用、各种平台中,变成了一种辅助功能。从本质上来说,就是to B模式,而非to C产品。
另一位专注于早期的投资人士也认为,ChatGPT在未来不会对C端用户形成粘性。 热度一过,大概率还是会被各大应用、各种平台嵌入进去。随着同质化产品纷纷出现,类ChatGPT产品逃不出人工智能的宿命
真的只有to B模式?
关于ChatGPT是to B模式的说法,市场上早已给出答案。
《科创板日报》记者观察到,多只上涨的个股不只是ChatGPT题材,还叠加了 信创 概念。一份券商研报提到,根据2022年9月国资委下发的79号文,规定所有国企央企须在2027年完成信创全替代,这使得党政、金融和医疗领域信创投资机会凸显。
互动平台上,7连板的汉王科技于早前也回应了 公司在AI应用领域的落地情况 :
一是专注提供数字员工,即利用AI图像文本识别技术及RPA技术替代人工做一些需要高人力、高重复性的工作。
二是在金融行业,双录智能风控机器人、流水稽核机器人及智能财报读取机器人等,在银行、金融服务公司的落地应用。三是在动力机械方面,仿生扑翼飞行器已在机械控制方面有一些商业化落地和积累。
整体来看,从银行以及机械等专业领域,到信创涉及的党政、金融、医疗行当,都是to B模式。
股价超161元的海天瑞声,也是如此。海天瑞声曾表示,公司处于AIGC技术上游环节,为下游提供智能语音、计算机视觉等方案。这说明公司不是直接对C端用户负责,只是为平台提供技术支持。
那么,处于下游应用领域的AI美术行业又会如何,ChatGPT能够助力从业者为行业提供更多有需求的AIGC(AI内容)吗?
有头部机构人士提到,近日Netflix发布了首支AIGC动画。 这支动画就不是人做的,而是由AI完成。从AI春联、AI作画,到AI视频生成 AIGC正凭借一股强大的内容生成能力,不能忽视。
但成都一位从事美术外包的行业人士刘潭(化名)却对《科创板日报》记者表示,AI美术仍处于概念阶段。
一方面,现阶段人工智能不是真正意义上AI,对于用户而言只是增加了一种新的绘画方式,但这类工具有很多,而且都免费。另一方面,在创作工作中也鲜有使用AI美术,因为AI美术难以带来帮助。
从不能忽视到鲜有使用,两者之间为何评价如此之大?刘潭表示,项目制作的要求无法通过AI来完成。 比如人物的设计,都根据策划设定,AI没办法细节识别。不同项目对于人物比例、外型特点、固定风格的要求也不一样,这些AI也无法满足。
有投资人已给ChatGPT泼冷水
在谈及ChatGPT出圈时,美国知名投资机构A16Z认为,生成式AI领域,目前还没有出现任何系统性的护城河。
应用产品由于使用相似的模型而缺乏差异性;模型在类似的数据集和类似的架构上训练,长期差异不明确;云服务商运行相同的GPU,也缺乏深度技术差异;甚至硬件公司也在同一家晶圆厂生产它们的芯片
而与大量生成式AI公司交流后也发现,基础设施服务商可能是最大赢家,获得最多的财富。应用公司虽然增长十分迅速,但他们仍在为留存率、产品差异化和毛利率挣扎。 A16Z认为。
也正因如此,作为ChatGPT的开发者,创始人阿尔特曼表示,OpenAI 从未创造过任何收入 。 目前也没有任何创收计划,未来更不知道该如何创收。
不过,源码资本研究组认为,与过往深度学习浪潮不同,由于其更加庞大的模型规模,将参与竞争的门槛明显提高,小公司可能更倾向于直接适用服务而非搭建自己的模型,AI因此有机会成为一种平台型服务。
与大多数技术一样,生成式AI在技术上的差异并不明显,但对其应用和商业前景保持希望,仍有可能出现十分有价值的应用场景。
源码资本认为, 未来,一个合适的产品形态和商业模式,可能催生额外的壁垒,比如足够的闭源数据。但生成式AI仍需要优秀产品经理的打磨,形成牢固的用户生态。
至于老生常谈的版权问题,源码资本则认为,AIGC生成的内容在过去出现过若干次版权事件,该问题也十分棘手。
但发展到今天,已有一套成熟的技术方案可以鉴别盗版和侵权问题,平台的监督能力和意识也逐渐增强。也许伴随着模型的可解释能力增强,类似的盗版问题可能通过技术手段去界定和解决。